求生存 鯨頭鸛狠咬親兄弟

一身漆黑的羽毛,佔臉部面積三分之二的巨大鳥嘴,奇特的外表彷彿是史前時代留下來的生物,牠的名字不是大嘴鳥,而是鯨頭鸛(Shoebill),因為嘴巴長得像靴子,又有一個特別的外號叫「靴頭鸛」。

post title
   

路透社#1

鯨頭鸛生長在非洲中部及東部地區,喜歡住在熱帶沼澤和濕地。由於鯨頭鸛居住的沼澤地很難進入,關於牠的研究相當少。這次,BBC和 Discovery組成的研究團隊就前往非洲甘比亞(Zambia)的北部濕地,拍下了紀錄片研究鯨頭鸛的生活。

post title
   

路透社#2

新加坡鳥園(Singapore Bird Park)的飼育員正在餵食鯨頭鸛,遊客好奇地站在旁邊圍觀。

post title
   

路透社#3

喜歡獨居的鳥
鯨頭鸛大多數的時候是沉默寡言,喜歡自己獨居,只有在繁殖季以及食物缺乏的時候才會和其他同類聚集在一起。牠的繁殖季節是在乾季,因為鳥巢又大又扁平,在乾季繁殖可以避免雨季的時候大水沖刷沖走鳥巢。孵蛋期間,鯨頭鸛成鳥還會對著鳥巢潑水好幫鳥蛋降溫。

post title
   

路透社#4

攻擊手足
研究團隊的影片意外拍下鯨頭鸛攻擊同巢幼鳥的情形。他們發現,在母鳥離巢找水的時候,比較強壯的幼鳥會趁機攻擊另一隻弱小的雛鳥,以便從爸媽那裏獲得更多的食物和水。被攻擊的雛鳥在母鳥回來後,向母鳥尋求安慰,但母鳥只是轉頭跨過,將帶回來的水餵給強壯的幼鳥。攻擊同巢的兄弟姊妹好得到更多的資源,雖然看似殘忍,但為了生存,自然界中許多大型的鳥類都會有這樣的行為。

post title
   

路透社#5

只有老大可以活下來
鯨頭鸛母鳥每次都會生下 2顆蛋,但最後只有一隻幼鳥可以活下來。一般來說,最先破殼而出的鯨頭鸛老大會是 2隻幼鳥中活下來的鳥,成鳥在餵食的時候也會優先餵老大,除非後孵出的老二可以長得比老大還要健康強壯,不然老二通常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衰弱死亡。

「從生存的觀點來看,這樣的做法似乎是有道理的,像鯨頭鸛這麼巨大的鳥兒要完全長成需要好幾個月,而成鳥很可能沒辦法同時供應足夠的食物給 2隻幼鳥。」當地的鳥類學家威廉斯(Frank Willems)說。威廉斯認為第 2隻孵出的雛鳥似乎是個保險,以防第一隻出生的鳥兒發生什麼問題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代書09608099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